
“投资超60亿元的赤坎华侨古镇郑州配资网,是百年古镇成功活化更新的经典案例、大湾区文旅新地标。”在10月17日下午召开的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上,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上台发言,介绍江门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文兴城、以文富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的积极探索与亮眼成效。

开平赤坎古镇华灯初上。区文奕摄
江门以其独特的侨乡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陈岸明介绍,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530多万侨胞遍布世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等丰富的侨文化资源,走出了陈白沙、梁启超等一批文化名人和34位院士。同时,江门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新会陈皮、台山蚝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
在推动农文旅融合方面,江门坚持“以文塑旅、规划先行”,依托华侨文化与滨海资源,高标准编制开平—台山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规划,市场主体参与热情高涨,布局190个项目、总投资984亿元,社会资本占比达70%。依托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机遇,江门不断深化与港澳及周边城市合作,推出“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共建人文湾区。
在“以文兴城”方面,赤坎华侨古镇成为文旅活化典范。据介绍,该项目自2023年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超880万人次,成为大湾区文旅新地标。江门统筹利用独特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优势资源,探索打造集旅游观光、科普研学、康养休闲的宜居宜游示范区。其中,新组建的江门科普传媒集团利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设国际化青少年科普研学教育基地,每年吸引香港、澳门、欧美、太平洋岛国等地1万多名青少年到访。

塘口镇自力村景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供图
江门还积极推动“以文富民、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文旅+农业”和“文化+乡村”等模式,坚持科技文化赋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新业态,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如江门双碳实验室研发推广二氧化碳气肥技术,成为重要的农业科普基地。高标准建设22万亩“广东第一田”——中国农业公园,农耕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融合业态广受群众欢迎。
江门在抓实乡村运营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陈岸明介绍,开平塘口改造传统粮仓,引进著名文化品牌先锋书店,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完美结合,农文旅融合片区吸引非遗、文艺、规划、建筑设计等近60个专业团队、超2000名“新塘口人”进驻,2023年以来吸引旅客超20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夜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形成人才下乡、产业焕新的生动局面。

“天下粮仓”先锋书店人潮涌动。陈颂民摄
据了解,塘口镇创新采用“产权不变,政府代管”模式,对旧墟多处公有旧建筑进行统一收储与管理,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塘口空间”国际青年社区,并结合资源禀赋与发展定位,成功引进先锋书店、白天鹅酒店运营团队等优质主体,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广东省首家“天下粮仓”先锋书店和高端酒店等项目。截至目前,塘口旧墟已落地运营项目50余个,民宿(酒店)22家,新增初创企业372家,带动本地就业2000余人,年创造营业收入超500万元。
陈岸明表示,接下来,江门将认真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加快江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开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贡献江门力量。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国华郑州配资网
华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