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带动下,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今年)上半年全市1043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5.3%配资知名配资门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在10月17日召开的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上,惠州市副市长段致辉作为代表上台发言,分享惠州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通过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等重点项目,探索出一条“文化铸魂、市场驱动、群众共富”的农文旅融合新路径,有效激活乡村资源,带动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
段致辉提到,截至目前,惠州已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3个,拥有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1条,省级文旅特色镇、村数量位居前列。而农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惠州市对产业规划和升级路径的不懈探索与支持。

惠州市长宁镇航拍图。受访者供图
在统筹规划方面,惠州强化顶层设计,所有县级创建单位均成功获评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出台了博罗县和龙门县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试点方案。通过交通先行,建成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串联54个村约200处旅游资源,畅通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动脉”。如今,129公里滨海旅游公路正加快建设,将进一步整合大亚湾、双月湾等特色资源。

最美旅游公路主题驿站。受访者供图
项目驱动是惠州农文旅产业升级的关键。段致辉介绍,惠州引进了力天梦幻城度假村、奥飞娱乐等重大文旅项目,以及裸心、过云山居等头部民宿品牌。目前全市乡村酒店和民宿达1495间,5家精品民宿登上黑松露榜单,“森林民宿”“温泉民宿”等特色品牌逐步打响,岭南特色民宿高地初具规模。
为实现乡村美学重塑,惠州启动实施“建筑艺术计划”,聘请何镜堂院士、孟建民院士及普利兹克奖得主刘家琨等15位顶尖大师组成顾问团,百名设计师参与“五村一厂一线”改造,对17个空心村实施整村风貌提升。此外,龙门县还成立了全省首个村级工匠协会,推动村民参与风貌提升。段致辉表示:“今年(惠州)计划建成16条、共324公里的美丽乡村走廊,覆盖93个行政村,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提升镇村风貌。”
文体赋能方面,段致辉介绍,惠州还积极推进文旅体融合,完成东江纵队纪念馆、葛洪博物馆升级改造,完善“东坡行旅”国家文物游径,培育打造“罗浮山下四时春”文旅IP和龙门“汉宝”IP,发布54项文旅体活动。同时稳步推进户外运动小镇建设,全国最大户外运动协会“磨房”总部迁入惠州,54家运动品牌企业进驻,户外运动产业欣欣向荣,为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惠州推动文旅体融合,打造户外运动小镇。受访者供图
段致辉表示,接下来,惠州将继续深化两个农文旅融合试点县建设,挖掘红色文化、中医药、客家民俗、罗浮山道家文化等资源,引进建设一批农耕体验、寻味美食、户外研学项目,打造“冬养罗浮”品牌,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惠州样本”。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国华配资知名配资门户
华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